一.陪葬墓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盗,像徐茂功秦琼程咬金等,当然也有存留了比较有价值的西,陪葬墓挖掘出的文物大部分在昭陵博物馆可以看到。
二.昭陵地面上的文物已经被盗,其最著名的要数昭陵六骏这六个石刻,其两骏被卖到美,存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管,其余四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三.关于地宫是否被盗目前无法肯定有人说被盗了,有人说没有被盗,还没有定论。
1.说地宫被盗过是因为有文字记载。
新五代史·温韬传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为正寝,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旧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亦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2.地宫没有被盗过,理由如下
A,史料记载本身就有纰漏,旧五代史成书最早,离温韬的年代只有50年,只是说温盗了他管辖境内的唐陵,并没有明确说明盗了哪几座陵。新五代史比旧五代史成书晚了100百,也说是盗管辖境内的唐陵,只是明确说明盗了昭陵,但从新五代史记载的温主管过的地方,不论是华原县还是美原县,都离昭陵所在的礼泉县很远,照陵压根就不在温的势力范围内,而且温只是做过7年的地方官,实力强不到哪去,当时又是战乱时期,我认为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挨个盗陵,尤其是昭陵那么高那么坚固的山陵,不是轻易就能挖开的。资治通鉴成书更晚却说唐陵全被挖,这就更不可信了,温的势力范围根本没那么大。
B.既然被盗,为何不见盗出的任何宝物记载?就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说,唐太宗费尽心思弄到兰亭序,将它作为陪葬品。唐太宗时期的临摹本都能流传到现在,价值非常高,而真迹这么有价值的西盗出为什么不见流传,连记载也没有?那些道消息说武则天偷偷留下兰亭序带进了乾陵的,就没必要多说了,因为唐太宗驾崩时候,武则天才25岁,而且被发配到感业寺修行,根本还没有机会插手。
C.昭陵整体的山势完整,并没有明显的挖掘痕迹,史料记载昭陵地宫在山里面75丈深,山体是石山,如果挖这么深又不对山体造成明显破坏,不太可能。即便有一些盗墓贼去盗了,也很可能挖错洞,因为长孙皇后636年驾崩,当时挖了一个临时山洞安置长孙皇后,到649年唐太宗驾崩后,又把长孙的棺椁取出和唐太宗一起安葬到地宫的。现在的勘探技术都无法确定墓道入口,当时的盗墓贼就更难了。
PS本人多次到过昭陵及昭陵博物馆,关于被盗的记载是从网上查到的,和原书是否有出入还不清楚。不建议去昭陵景区玩,除非自己对那一段历史非常熟悉,熟悉到不需要导游的程度,因为景区没导游,若自己不懂,去了看不出什么名堂,也没啥好玩的。另若非自驾,交通非常麻烦。
有幸参与了勘探昭陵的项目。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勘探实景拍摄,到今天为止工作还没有结束。基本上可以说昭陵主墓地宫应该没有被盗,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史料和记载都没有明确反映出昭陵主墓情况。关于温韬盗墓的记载经过详细分析他应该没有找到昭陵主墓的位置,他盗取的全都是随葬墓。详细的勘探过程我不能说,因为合同上又保密协议,但是我基本上可以确定主墓没有被盗。并且在九嵕山南边发现了非常多的遗迹,石孔石洞。具体是什么遗迹目前正在紧张的研究。可以透露的是随葬墓的规制和数量远比记载的多和大。
印象最深的是前期筹备开会时几个大学的老教授为了兰亭序的问题在会上吵的不可开交,坐在一旁的我非常尴尬。
今天刚好在项目上,给大家更一个九嵕山顶的视频。我们帅气的助理出镜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
多年前看百家讲坛,昭陵博物馆李浪涛先生介绍昭陵就透露过,地宫基本是完好的。他就很低调地说了这么一句就转开话题了。
最又有了一些内部信息,可以断定昭陵完好无损。
文物界从也没见过唐太宗的贴身文物,这一点也可反证昭陵未被盗。温韬盗墓又不是要开博物馆,总是要变卖的。变卖肯定会有流传下的实物,但却闻所未闻有什么太宗皇帝的宝物流传至今,不是吗
新旧唐书记载不准确。
唐太宗昭陵确实没被盗,墓道口据说在这里。
唐昭陵无疑是唐十八陵里最有神秘感的一座,高耸险峻,风水选址集历代大成。
得益于太宗在位时候采纳望除栈道,固同山岳的建议,拆除一切通向玄宫的通道,并对墓道口围自然景观进行人工改造,使得昭陵极有可能幸免于被盗,温韬当年估计没找到墓道口,后代的盗墓也没有发现。其他唐代帝陵墓道口早已被人知晓甚至盗掘后裸露在外,唯独昭陵入口到现在都是一个迷。
很多人被德专家科布教授称皇帝不可能埋葬位置比一个女子低的观点所误导了,结合栈道孔消失的位置认为墓道口在一号石室以上。但这里山体薄纵深不足,开挖容易渗水岩石风化剥落,或被人从侧岩壁打洞盗掘。
如果从风水学角度思考,九嵕山南坡和西南坡都是合适的落穴地,但最佳穴星,应该是南坡半山腰一号石室以下三角形位置,结合史料记载墓道南北走向,与山顶的高度差判断,墓道口应该在此。
此处既面朝南方,又对准南司马高度适宜,符合仙人大坐形之势,环抱有情,险峻防盗。这里相比一号石室更难抵达,远看能看出右边有线状疑似栈道开凿痕迹直指墓道口,间位置与围山体岩石也有不同。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勘探测绘技术日益进步,总有一天这些秘密会被世人知晓,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时代会不会被盗,还是希望可以早日发掘试掘,把这些历史公之于众。